建德:入乡青年以“三重身份”重塑乡村新图景
发布时间:2025-07-08 04:13:05 次浏览
“千万工程”开辟了一条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推动共同富裕先行示范的科学路径,引领着浙江城乡发生精彩蝶变。
在浙西,拥有广阔乡村的建德,也正蓬勃涌动着一场乡村变革。这里有一批怀抱梦想、敢闯敢干的青年力量“新农人”为田间地头导入现代科技,让农业生产提质增效;“电商人”破除城乡壁垒,打通农特产品产销链路;“运营人”提供创意大脑,为传统乡村带来潮流玩法他们正以“三重身份”重塑着乡村发展新图景。
绿意盎然的高标准农田里,植保无人机快速飞过,伴随着嗡嗡的旋翼转动声,无人机灵活穿梭,细密的“药雾”从机身喷嘴内喷出,均匀洒落在田里。
这一幕,就发生在建德钦堂乡。“借助高精度定位系统,无人机可精准规划作业路径,实现高速、高效的撒肥施药。”建德市建坤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王运介绍道,“这不仅促进了化肥农药减量增效,也提升了稻田的抗风险能力。”
从返乡创业开始,“农二代”王运就坚持走科技兴农的路子。无论是引进物联网智慧农业系统,还是更新现代农机操作技术,王运都走在不断学习新技术的路上。“我们老一辈大多认为农业需要看天吃饭,但其实现代的农业科技手段已经能帮助农业减少许多风险。”
她算了一笔账:过去手工插秧一天最多只能完成1亩地,而现代农机一天能插秧30到40亩;在植保方面,人工喷雾机一天作业量仅6亩左右,使用无人机植保则能达到每天400亩。
得益于机械化设备和智慧农业系统的应用,王运种植的稻田面积从108亩扩展至2300余亩,年均产出水稻、小麦、油菜等农作物超过220万公斤。同时,她还成立了“稻舞田间”共富工坊,带动周边50余人就业,为村集体增收80余万元,帮助农户增收60余万元。
王运以现代农机扩大规摸效益,而来自航头镇的“农二代”阙婉婷则埋头研究起智慧育秧。
春耕时分,在位于航头镇灵栖村的新富强智能育秧中心内,立体式苗床整齐排列,一盘盘秧苗仿佛“坐电梯”般缓缓上下移动。阙婉婷自信地介绍道:“与传统露地育秧不同,智能化育秧苗床采用循环运动的方式,让秧苗盘在轴轮带动下匀速上下移动。这样每一盘苗都能均衡吸收光照与养分。”实践证明,通过智慧化手段调控棚内的温度、湿度和光照,育秧周期只需25天,比传统方式缩短整整20天,为抢农时赢得关键时间。
在航头镇纪委“全链条式”监督护航下,阙婉婷还在智能育秧区的不远处建起了“智能化稻米加工厂”。该加工厂不仅能提高稻米加工的效率,还可开展文旅参观。“区别于传统加工场景,我们致力于打造一个可视化、可体验的智能稻米加工厂。”阙婉婷认为,稻米产业在加工端也能解锁自身的“流量密码”。
在“农业+直播”的模式下,越来越多的“新农人”走进直播间,成为连接田间地头与广阔市场的桥梁。
在乾潭镇的杜鹃花卉园直播间里,主播陈俊热情回复着观众的疑问:“杜鹃花在夏天怎么养?”“花卉怎么预防病虫害?”镜头之外的另一侧,团队其他成员分工协作,一部分人处理订单信息,另一部分人则快速整理客户下单的花卉,准备发货。
这片繁忙景象的背后,是乾潭镇杜鹃花产业的一次新生。2024年,乾潭镇300亩的杜鹃花种植园,面临品牌认知度低、传统线下销售依赖周边客源、优质花卉难以突破地域限制等问题。
为了突破杜鹃花的售卖瓶颈,2025年乾潭镇和建德市盛燕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发起了“梦想摆杜人”项目,招引有想法的电商人才扎根乡土,将电商新思维注入传统的园艺种植业。陈俊就是该项目的11名成员之一。
陈俊来到乡村后,并没有着急开播,而是花了不少心思学习园艺知识。“直播不只是多一个销售渠道这么简单,而是要围绕杜鹃花,打造一个新消费的场景。”于是,他花费大量时间在前期:调试多机位镜头捕捉露珠颤动的花瓣,研究短视频算法推荐逻辑,甚至将园艺知识拆解成“新手友好型”教程
在陈俊和团队的努力下,2025年15月,该花卉园的电商销售额就突破了180万元。此外,线上销售不仅盘活了主营的杜鹃花,还带动了人参果、柠檬、无花果、小青橘等特色盆栽产品的热销。
在建德乡村,像陈俊这样的电商青年创客不只是个例。今年以来,建德建立了“竞赛成果转化机制”,帮助在各类比赛中脱颖而出的选手对接企业和农户,将优秀创意方案真正落地,实现了“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以赛促产”。
徐文静是受益者之一。这位新晋的农产品带货主播,在参加完大洋镇承办的杭州市互联网营销师技能大赛后,便选择留在大洋镇小洋果蔬工坊,用直播帮助当地工坊销售蔬菜。基地负责人徐路军对此深有感触:“以前主要靠老客户上门采购,现在有了直播,订单多到供不应求。”
在大洋镇,短视频、直播等电商培训已常态化开展。截至目前,该镇已累计培训500余人次,成功培育短视频剪辑师22人。大洋镇相关负责人介绍道:“我们打造良好平台,精准对接资源,就是为富有活力和创意的年轻人提供坚实后盾。”
乡村的变化不仅体现在田间地头的生产上,也反映在生活消费方式的更新上。村咖、汽车影院等年轻人喜欢的新事物开始在乡村出现,让乡村显得更时尚、更有活力。
三都镇三江口村,位于新安江、兰江、富春江三江之口,以辽阔的江面、繁茂的林地资源形成独特的自然风光。自从00后“乡村梦想家”团队入驻后,这片风景有了新玩法。
“今年端午节,我们举办的骑行+露营+飞盘户外派对,就吸引了超过1万人次参加。”这支00后团队的负责人吴浩烨介绍说,“除了针对小长假,我们还会根据季节推出主题项目,比如亲子骑行、团建活动等。”
不止于此,今年以来,该团队还利用村内闲置资源,改造建设了汽车影院和“骑迹日与屿”骑行驿站,并举办“2025年万人骑行嘉年华跟着赛事游杭州”等大型活动,吸引城市游客来村旅游。
不同于吴浩烨等年轻创客围绕自然风光做文章,大慈岩镇千荷园负责人朱雅霏将目光放在了文旅场景的数字化运营上。
朱雅霏团队将大慈岩镇千荷园1000亩荷塘升级为“莲文化体验综合体”。七大主题展馆运用全息投影、非遗剪纸互动墙,系统展示莲的演化史及“里叶白莲”种植技艺;5D环幕影院与VR体验项目,让游客沉浸式感受莲子生长之旅。园区还创新打造温室玻璃大棚,可实现冬日赏荷。2024年全年,千荷园接待研学团队超400批次,游客平均停留时间从1.5小时显著延长至3.2小时。
“莲文化体验综合体”内,陈列着吸睛又圈粉的九品香莲特色礼盒。礼盒上俏皮可爱的精灵形象,出自95后返乡青年人才兰天豪之手。新颖的设计理念、大胆的色彩碰撞、改良的密封工艺,加之精灵形象的具象化呈现,共同提升了莲产品的市场吸引力。此外,他参与研发的莲子咖啡,将莲子和椰汁打碎融入拿铁里,形成了独特的风味,深受游客喜爱。
从探索智慧农业、打造智能工厂,到开拓电商直播、创新文化表达,年轻人的身影遍布建德乡村的各个角落,他们用实际行动改变着乡村。